洞天福地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道家指神道居处。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。
出处宋 陈亮《重建紫霄观记》:“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,其说不知所从起,往往所在而有。”
例子如此洞天福地,倘得几间幽室,在此暂住几时,也不枉人生一世。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九回)
基础信息
拼音dòng tiān fú dì
注音ㄉㄨㄥˋ ㄊ一ㄢ ㄈㄨˊ ㄉ一ˋ
正音“福”,不能读作“fǔ”。
感情洞天福地是褒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谜语道教胜地
近义词名胜古迹、名山大川、桃源胜境
反义词穷乡僻壤、穷巷拙门
英语fancinating place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博通经籍(意思解释)
- 自怨自艾(意思解释)
- 不二法门(意思解释)
- 零光片羽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正身明法(意思解释)
- 漏洞百出(意思解释)
- 昂首挺胸(意思解释)
- 年少无知(意思解释)
- 坏法乱纪(意思解释)
- 寿元无量(意思解释)
- 不得而知(意思解释)
- 冠绝一时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供不应求(意思解释)
- 安眉带眼(意思解释)
- 偶一为之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连珠炮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狭路相逢(意思解释)
- 指手划脚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法不阿贵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汲汲顾影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不动声色 | 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 |
响答影随 | 如应声和答、形影相随。比喻两者紧密相连。 |
物尽其用 |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,都要尽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资源,一点不浪费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一时一刻 |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。 |
色飞眉舞 | 色:脸色,表情。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。 |
居重驭轻 |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。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穷乡僻壤 |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。 |
将功补过 | 将:拿;补:补偿。用功劳补偿过错。 |
天涯海角 | 天的边缘;海的尽头。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极远。涯:边。 |
唯物主义 |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 |
有权有势 | 势:地位和权力。既有权力,又有地位。 |
吃不了兜着走 |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 |
倦鸟知还 |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 |
命与仇谋 | 仇:仇敌。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运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黄耳传书 |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|
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 | 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 |
经史百子 | 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史:史学,史书。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香火姻缘 |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离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见 |
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前仆后继 | 仆:倒下;继:跟上。前面的人倒下了;后面的紧跟上去。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坐怀不乱 |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